2020年11月20日 08:05:50
医药网11月13日讯 “小病挺,大病拖”,健康意识淡薄是不少农民工存在的问题。专家建议,除强化农民工自我安全保护和法律维权意识之外,应由政府或其他组织介入,就职业伤害保障等问题设立相应群体的底线保障机制。
“不用体检,我没毛病。”前不久,长春小伙李爽(化名)想给进城务工十几年的老父亲买个体检套餐,左劝右劝还是被老人拒绝。父亲在一个建筑工地打零工,多年来换过很多工作,但从未体检过。
根据某建筑公司去年为217位农民工体检的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约60人,约占总体检人数的27%,有人血压甚至达到220/140mmHg;高血糖患者约20人,约占总体检人数的10%,有人空腹血糖超过15mmol/L;异常心电图12人;腹部超声异常1人。
“小病挺,大病拖”,健康意识淡薄是不少农民工存在的问题。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亿人,这个群体流动性大,收入较低,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如何探索出一条能更好保障农民工群体健康权益的可操作性强,并且可复制推广的途径已迫在眉睫。
健康状况成不定时“炸弹”
长春作为省会城市,每年约有上百万农民工进城务工,其中3月至10月的建筑工地约有30多万人,高峰时达50万人。
“从近两年有医院为农民工免费体检的数据看,农民工群体健康状况不乐观。”长春金辉建筑公司总经理谭正荣,也是农民工出身,他向记者如此说道。
谭正荣了解到的情况是,现实中,很多农民工即便查出慢性病也得不到有效治疗。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人认为“小病”不用治,有人工作忙,大医院就医资源紧张,还有人怕花钱。
“一些农民工认为的‘小病’可能会酿成严重后果。”谭正荣举例,某公司在3年内曾发生3起农民工因高血压发生作业事故而导致死亡事件。
此外,近年来,群发性职业病危害事件也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农民工家庭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工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公共卫生和严重社会问题。
“工地流动医疗服务站”的尝试
金辉建筑公司是长春当地关爱农民工的“金牌企业”。近日,继在工地开设“流动医务室”后,该公司又专门为农民工开办了保利春天里西医内科诊所。
“去年初,公司成立‘流动医务室’,定时、定点到各项目工地义诊。”金辉建筑公司党工部负责人李文卓说,截至目前,“流动医务室”已举办义诊60余场次,服务农民工约2000人。
来自长春德惠市的钢筋工人杨春亮就是流动医务室的受益者之一。“医生直接进工地,我们不用出门、不用花钱就能检查身体,发现毛病后,医生不仅指导用药,还为我建立了健康档案。”杨春亮说。
11月3日,“流动医务室”的升级版——保利春天里西医内科诊所正式开业。诊所除了为本单位农民工提供体检和诊疗服务外,还会以优惠价格面向环卫、家政等更多行业的农民工以及周边群众提供半公益性质的服务。
此外,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诊所还会承担起指导企业提高防疫工作专业化水平的任务,并为参加义诊的务工人员建立健康档案,为患有疾病的农民工提供医疗指导、就医指南和监督用药等跟踪服务。
作为长春市人大代表,谭正荣曾在该市两会上提出过“以政策扶持、支持建工企业助建‘工地流动医疗站’”和“为进城农民工义诊(常见病)并建立制度化保障体系”两项议案。
在前一项议案中,他提出希望允许拥有国家特级、一级、二级建筑资质的企业建立“工地流动医疗站”,对工地农民工进行日常疾病的防治,同时与所在地区的大医院建立绿色通道,解决急危重症农民工的转诊服务问题。他还建议将农民工健康保障纳入农民工进城入职共享“数据档案”,特别是要建立岗位用工警示档案,发现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发现心跳过快高血压等疾病,也应尽快到医院复查治病。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
城市之外,是他们的战疫现场。乡野之中,脚下便是阵地。目光所及,是至亲的乡亲邻里。 此时此刻,全国144万乡村医生正在广大农村,为8亿农民乡亲暴走坚守。身着白大褂的身影仿
从2020年1月1日起,国家增加的227种常规准入品种全将部纳入北京市医保药品目录,主要是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等药品;国家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