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 23:54:52
【解码“新动力人群”】
在三线小城做世界一流科研
——记宁德时代21世纪创新实验室研发团队
当前,能源紧张已成为制约全球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流电化学储能技术人才,是各国争相抢夺的稀缺资源。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福建省东北部的三线小城宁德,竟然聚集着一批锂离子电池研发的国际化行业先锋。
作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宁德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德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市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在脱贫攻坚、转型发展等方面成绩斐然。
聚集在宁德的这批锂离子电池研发人才,立志打造世界一流创新科技平台,为国家新能源事业解决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就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21世纪创新实验室的研发团队。
1.主动求变 拥抱智能时代
在新能源领域,宁德时代21世纪创新实验室研发团队有着怎样的“江湖地位”?
2020年6月24日,一封来自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巴尼斯特·古迪纳夫(John B.Goodenough)的贺信,发至宁德时代。
这一天,宁德时代21世纪创新实验室宣布正式奠基。该实验室总投资33亿元,规划在未来5年内发展至千人规模,致力于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全球创新平台和技术引领者。目前的研发团队中,海内外硕博士毕业生占比达63%。
“自2019年9月起,实验室研发团队已开始组建,成员都是我们面向全球选拔的行业优秀人才。”21世纪创新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欧阳楚英说,“我们在选拔人才时,坚持了很高的标准,既要有很好的学历背景,又要有很强的创新潜能。”
2017年起,宁德时代就成为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销量榜的冠军。业界普遍认为,这家中国公司的快速成长,源于全球顶尖的人才储备和科技研发投入。古迪纳夫在贺信中表示,作为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行业先锋,21世纪创新实验室的研发成果将使社会大受裨益。他坚信,这批年轻人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创新,将在世界范围内减少人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厦门大学博士毕业的魏奕民,是从宁德时代研究院转至21世纪创新实验室的公司老将。他说:“加入这支团队的人虽然大多非常年轻,但都有很强的家国情怀,希望做出世界级的科研成果,让国家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占据先发优势。”
作为21世纪创新实验室办公室主任,魏奕民对团队成员都很了解:“大家在科研上非常投入,仅在下一代电池研发一个课题方向上,到现在已产生20多个专利。”
智能时代,没有永远的第一,只有不断超越。“我们做科研的,一直有一个担心,那就是外部‘黑科技’会不会有一天突然把我们颠覆了。”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高级研发经理郭永胜也是宁德时代的科研老将。他说:“我们成立21世纪创新实验室的动力之一,就是要开发出自己的‘黑科技’,自己主动颠覆自己。”
2.把握机遇 构建产业高地
在一个三线小城,开展世界一流的科研,21世纪创新实验室研发团队的底气与信心来自何方?
“虽然我们偏安一隅,但我们与国际最前沿的科研机构一直保持密切互动。”魏奕民介绍,宁德时代与国内外的一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一直有紧密的科研合作。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主导或参与制修订超过50项国内外标准。截至2019年年底,公司拥有授权及正在申请的国内外专利合计5397项。
作为新能源电池领域的独角兽,宁德时代号称国内最舍得投钱做研发的锂离子电池公司,内部学术氛围也相当浓厚。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达29.92亿元,同比增长50.28%,共有研发人才5364名,其中博士143名、硕士1943名。“21世纪创新实验室成长于这样的土壤之中,做世界一流的科研,注定是这个团队的基因。”郭永胜说。
为保护共同的地球家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已成全球共识。2020年9月22日,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
中外科研人员在三峡地区发现典型埃迪卡拉化石叶状体新类型 中新网南京8月26日电 (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6日消息,该所参与的中外科研团队通过对在石板滩生
存在三十四亿年,起源一直未知 地球磁场形成之谜首度揭开 科技日报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5日发表的一项地球科学模型,首次详细分析了地球早期磁场